查看原文
其他

咦?谁给这些“手办”戴上了头盔 | 交通安全文化

着模型文化的风靡
年轻人痴迷收藏世界各地的手办
其实很早之前
中国早已有了自己的“手办”——面塑

“承德面塑”起源于清乾隆年间,以面粉糯米粉胶为原料,经过手工精雕细磨捏制的面塑形象逼真、色泽靓丽、栩栩如生,2019年,列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丰富交通安全文化,省交管局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德面塑第七代传承人李全永先生创作交通安全面塑作品,李全永通过与交警的充分沟通,加上日常的细致观察,得到了交通安全创作灵感。一块面,经过特殊的调和上色,揉、搓、挤、压、团、挑、按、拨……栩栩如生的交通安全人物、车辆、交通标志等面塑作品便脱手而成。

等等!这些农用车、摩托车“驾驶人”为什么没有头盔,是不是忘做了?

不不,这其实是给小朋友留下的交通安全“填空题”。8月29日,省交管局、省文明办在承德市举办了“非遗中的交通安全文化——承德面塑”文明交通创建活动,邀请小朋友“制作”头盔,给面塑驾驶人“戴上”头盔。

在活动现场,承德交警给现场小朋友和家长们讲解头盔的构造、作用,李全永先生手把手教小朋友用传统的面塑工艺制作小头盔,一捏、一揉、一搓,小朋友屏气凝视,用小刻刀灵巧地点、切、刻、划,一个个精巧的“头盔”就产生了。

小朋友小心翼翼把面塑“头盔”给面塑的驾驶人戴上,这一瞬间,“一盔一带 安全常在”深深的烙印在心中。

交通安全题材打破了面塑的传统边界,不仅创意十足、颜值高,还有很强的实用性。下一步,公安交警将带着交通安全面塑“手办”走进校园,让更多小朋友在玩中、在指尖体验交通安全和传统文化。

尊重传统、接轨当下,非遗传人和小朋友的联手创作的交通安全面塑,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更是交通安全文化的创新传播。好看好玩好用,交通安全文化就是这么“潮”。

往期推荐

投稿邮箱

xinmeiti@hbgajg.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